死神的精準度

書籍簡介: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11328

 

死亡就是一切的盡頭嗎?

 

面對死亡這種問題,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精確的,正確的回答

畢竟從來沒有人從前往死亡的道路上走回來

當然,這幾句話是在徹底排除宗教信仰的範圍外才能夠成立

 

"人總有一死"

透過千葉,伊坂幸太郎在書中不斷的重述這一句話

因為活著,所以遲早會迎來死亡,一點都不需要懷疑,但總需要別人來說這句話

除非病重或是意外,或是經歷了深愛的人的死亡,否則我們無法輕易想像自己的死亡

那兩個字感覺好遙遠,遙遠到就算拼命伸長手也摸不到邊,抓不到一點碎屑

那才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沒有一個人類能夠精確的掌握

 

我們沒有足夠的文字,語言,數據,足以表達對死亡的距離,對死亡的害怕

等到真正接觸死亡的那一天,終於知道那是甚麼的時候,已經沒有辦法傳達給別人

 

山野邊的父親說出我先去探探路這句話的時候我哭了

在自然的法則下,"應該"會出現的狀況除了世界上充斥著那些高智慧的沒有良心的人以外,老年的生命也應該在年輕的生命以前離開

可是那只是應該

山野邊的女兒在他和妻子以前先一步走了

她不是去探路

她只是不小心掉進了縝密的陷阱,從此被困住

但山野邊的父親不同

他感覺身體變得虛弱,他感覺死亡正在接近他,他知道自己的時間已經快要結束了

他是有意識的接近死亡那個未知的領域

他先一步離開是為了要去探探路,而不是拋棄自己的家人

山野邊的父親是要在那裏找到一個好位置,慢慢等待和家人重新團聚的一天

 

山野邊的父親曾經試圖逃避死亡,並過著努力摘取每一天的生活

可是沒有任何一個開始有意識的人能夠逃離對死亡這種未知事物的恐懼

死亡專注的看著我們,我們卻認不得他的模樣

雖然認得了也沒有用處,因為不管是"活動大方送"延長的20年,還是最後一天毫無疑問的"認可",這有限的壽命都有結束的一天

 

這個故事承載了很多對死亡的思考

包含了記憶

人類的記憶其實是相當不可靠的,但我們的生活和社交卻最最仰賴這不可靠的東西

面對那些已經離開的人,記憶就越發顯得重要

雖然到了最後,那些曾經閃閃發亮的記憶終究會蒙上一層淡淡的灰,我們還是只能抓住那可以說是菩薩的蜘蛛絲的細弱救命符

如果不記得,如果不被記得,就代表那個人是真正的死了,真正的消失了

所以我們時不時就會爬梳那些已經多少泛黃的回憶,努力維持那一張張熟悉的臉孔

 

這麼說來,記憶其實是可以被傳承的

就像<The Giver>裡的Giver對Jonas做的一樣

當然我們沒有辦法透過肢體接觸就將記憶傳給對方,但可以透過語言透過文字

還有,一個平台,一個媒介

這個部落格就是我傳承我的記憶的地方

每一個曾經閱讀這些文字的人都是一個Receiver,繼承了他或者她認同或者不認同的我的記憶

 

所以現在我們或許可以說死亡並不是一切的盡頭

死亡只是一個過渡時期而已

甚至是一個開始

 

 

死神的浮力  

arrow
arrow

    蜂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